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教学院部之一。资环学院党总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以一流党建引领学院全面发展,下设党支部2012—2020年连续5次被中共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1月被云南省委教育工委选树为第三批一流示范党支部;2022年2月被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遴选为第三批新时代高校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9月选树为2023年度省委教育工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办学40多年来,我院构建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现开设专业主要有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等14个全日制大专专业,其中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入选云南省“双高”专业群,同时系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云南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
我院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60名教职工中有中共党员27名,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的58.3%;“双师型”教师42人,占专任教师的70%;现有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5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产业导师2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服务地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衔接省委“3815”战略,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总体思路,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建设以“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为龙头的4个高水平专业群,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实践“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云南能源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建有曲靖市能源产业研究1个。已培养9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云南及周边省份煤炭、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办学成效
连续2021、2022两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比赛并连续两年荣获团体一等奖;先后承办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云南省第二十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矿井测风工技能竞赛、曲靖市第六届职工综合职业技能大赛“瓦斯检查工”、“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获国赛一等奖2项,省赛获奖1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我院联合主持煤矿开采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建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参建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建成精品在线课程6门,在建精品课程9门,其中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推荐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牵头全国煤炭类专业《煤矿地质》教学标准修制订,参与《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矿井建设技术》教学标准修订工作。作为理事单位加入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3个,牵头成立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参加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9个。近年来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5项;院级科研课题40余项;编著国家及省部级规划教材50多本(其中国家级3部),主编、参编高职高专教材36本,内部教材20余本,发表论文300余篇。承担对外服务、工程咨询等横向课题20余项,到账经费300余万元。
国际办学
学院不断深化与巴基斯坦分校(梅然工程技术大学)的深度合作,输出中巴现代化CCTE模式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套,建成煤矿智能开采、煤矿地质、矿井智能通风、数字测量、煤矿安全管理、环境监测技术等6门双语课程资源;牵头制定“煤矿开采技术员6级”职业标准获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注册认证。建成“一带一路”旭阳集团-印尼海外员工培训课程资源。境外就业学生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