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机构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师生风采 > 正文

“两优一先”风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2-07-01    作者:纪安     

纪安,男,中共党员,讲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现担任工程技术与管理教研室主任。2011年9月进校至今,一直致力在教学第一线,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责,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量饱满,勤恳敬业,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双高建设任务专业资源库建设,科研与教改,教学能力比赛,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等工作。2012年12月获“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7年12月2017年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2012年度云南煤炭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8年在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高职组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2021年6月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一等奖;2020年1月在《计算机辅助矿井地质制图》教材建设与实践获二等奖;高仿真模拟矿井在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综合应用获全国一等奖。2022年6月获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一、班主任工作方面

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注重用人格魅力带班,用知识魅力带班。在带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耐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并为细心学生排忧解难,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学与教改方面

(一)教学方面

任职以来,对待教学一丝不苟,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课、授课。掌握了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针对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大力推行和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把社会中各种相关岗位职能要求与专业课程内容联系起来,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及视野。为了更好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积极调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安排。主动承担了《矿图》、《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煤矿安全》、《煤矿开采方法》5门专业课程,为了适应转型,又主动承担了《建筑材料》、《建筑CAD》、《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广联达软件应用》4门专业课程。每年度教学工作量为700学时,工作量饱满。

(二)教改方面

在教改工作中,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岗位实际要求、国家职业标准三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位一体”的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才体验。

三、科研工作方面

正确理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教学,科研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职院校更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此,在教学的同时也注重进行科学研究,及时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科研信息,认真组织本专业团队教师开展各项科研,调高了团队科研能力。在2013年以主要完成人参与《提高云南省地方煤矿班组长胜任力的研究》科研项目,系统调研分析了云南省地方煤矿班组长胜任能力,提出技术技能、安全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建设方案,在云南省地方煤矿进行推广,取得了积极效果。2016年主持《研究路基工程中回填粉砂土的干密度与内摩擦角及粘聚力的相关性》科研项目,实验研究得出了粉砂土的干密度与内摩擦角及粘聚力的相关性方程。创造性的将以前的承载力测定转变成干密度测定,解决了工程中承载力测定跟不上工程施工速度的矛盾。

先后发表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在老空区探测中的应用》、《浅谈水泥稳定粉砂土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提高云南省地方煤矿班组长胜任能力的研究》、《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在巷道掘进探水中的应用》等论文。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在老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科研成果,撰写的《某矿一采区运输上山瞬变电磁超前探测》荣获2012年度云南省煤炭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四、技能竞赛方面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深刻领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内涵和宗旨,带领学生日夜奋战,系统指导学生闻警出动,止血包扎,心肺复苏,指挥编辑系统的使用。通过52个日夜奋战,取得了2021年高职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矿井灾害应急救援赛项全国一等奖。




copyright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滇ICP备11001082号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