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机构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学生管理 > 正文

“青春力量暖寒冬”—2025年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5-03-28    作者:机电学院团委     
文章录入

2025年寒假,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1908名大学生志愿者以炽热初心奔赴家乡基层,其中1216名投身企业生产一线锤炼专业技能,692名扎根街道社区参与政务治理。从企业车间技术攻坚到社区角落民生关怀,这群青年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践,以赤子之心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注入蓬勃青春动能,以“青春赋能”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暖心守护托起“一老一小”幸福底色

在管泽福社区,光伏高本241班志愿者丰幸梅扎根社工站,为老人与儿童架起“共融桥梁”:她组织“长者识字课堂”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以“画糖画”非遗活动点亮孩童创意火花;每日整理社区图书室、维护环境卫生,用细致服务织就“老幼同乐”的温情网络。与此同时,供用电241班志愿者吴京遇深入乡村,发起“温暖童心”留守儿童关怀计划,带领50余名孩子写春联、做漆扇,在非遗手工中传递文化根脉,以“一老一小”精准服务筑牢社区幸福基石

绿色行动共绘美丽乡村画卷  

      在乡村环境整治行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化身“生态卫士”,以多元实践守护绿水青山。供用电241班吴京遇与团队科学制定整治方案,通过“河道清淤+死角攻坚”双线推进,既沿河岸地毯式清理农药瓶、塑料袋等漂浮物‌,又深入村巷铲除积存垃圾与墙面“牛皮癣”‌。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他们创新性策划“垃圾分类趣味竞赛”,以废弃轮胎彩绘、环保知识闯关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可回收物变资源”“有害垃圾需专投”等理念融入村民生活场景‌。这场“净美乡村”行动不仅让村道沟渠焕然一新,更以“志愿红”带动“全民绿”,使生态保护从“政府主导”转向“人人自觉”新格局‌。


文化赋能共绘团结新景  

在罗里社区“哈彝一家亲”迎新春活动现场,哈尼族传统秋千与彝族歌舞交织成民族团结的生动图景,志愿者们以非遗技艺搭建“哈尼云梯秋千”,吸引各族群众体验“一步一景”的民俗魅力。机制241班志愿者李尚珏‌在瓦窑社区以笔墨传递温情,他联合书法家协会成员,在“万福进万家”活动中书写双语春联,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祝福融入汉字与傣文相映成趣的红笺‌。此外,李尚珏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礼包送上门”行动,为独居老人测量血压、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让医疗关怀与节日问候同步抵达‌户。这场跨越社区的新春实践,以“文化纽带+民生关怀”的双重浸润,不仅让民族情谊在非遗活化与健康守护中升温,更以青年志愿者的躬身力行架起桥梁,最终收获共青团玉溪市委的致谢函,成为“石榴籽”精神在基层的生动注脚‌

 

基层实践淬炼青春担当

水电241班尹慧在华坪县自然资源局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以多维度的基层历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知与行”的深度融合‌。通过参与档案整理、信访调处及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深刻体会到语言艺术、服务意识、专业知识等的重要性。她坦言:“从腼腆到从容,在文明创建一线感知时代脉搏,实践这本无字之书让我触摸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深度。”

 

这个寒假,大学生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大地,以行动诠释担当。志愿者们的心得体会中,满是成长与反思——沟通能力提升、责任感增强,更坚定了“为社会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新时代文明的传播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家有所需,青春先行!


 

 

copyright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滇ICP备11001082号 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165号